【编者按】去年年底,学校首次举办“7003全讯入口登录学生年度人物•2014”评选活动,旨在树立学生榜样、明确价值导向和传播正能量。活动受到广大师生、校友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,35名年度人物候选人的事迹在“燕园学子微助手”微信平台上展示,阅读量超过36万人次,点赞数超过10万个。经过三个阶段的评选,陈正勋、李尽沙、李力、李晓丹、米娜、秦冲、王青璨、王泽奇、徐奔、张杰铌(以姓名拼音为序)等10名同学成功当选。他们或是在勤学钻研中苦练本领,成果丰硕;或是在公益活动中热心奔走,热情奉献;或是在国际交流中展现才华,促进文化交融;或是在创新创业中获得成功,引领创业热潮……这些同学是北大众多优秀学子中涌现出的杰出代表,他们的奋斗和成长,也是燕园青春的精彩缩影。日前,学生工作部对年度人物进行了专访,将在新闻网上设置学生年度人物风采专栏,集中报道他们的事迹和成长心得,激励广大同学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在各领域奋发进取,努力为实现中国梦和北大梦贡献力量。
王青璨,男,汉族,中共党员,数学科学学院2011级本科生。他以好奇心投身学术科研,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,科研成果丰硕;他以责任心参与社会工作,担任学院团校秘书长、年级党支书,热心服务身边同学的学习生活;他以自信心面对燕园生活,始终乐观向上、追求卓越,曾获北大学生五四奖章、北京市优秀团干部,在“一二•九”合唱比赛中担任小提琴伴奏。日前,他还登上《大学生》杂志封面,成为一名在全国大学生中具有影响力的青春榜样。一个个奖项和荣誉接踵而来,然而对于王青璨来说,在无数的光环之下,不变的是他不断超越自我的执着信念和逐梦燕园的坚定步履。
王青璨
我愿沿着脚下的数学之路,不回头,走下去
在和王青璨的交流中,数学总是不能少的话题。在别人眼中,数院的神级人物总是有着非同一般的天赋,而王青璨从不愿多提及他的天赋异禀,而是更看重脚踏实地的默默耕耘。“再天才的想法,也要经过不断调试程序加以实现。我想,所谓天分,更多的是对自己的鼓励与暗示,相信自己可以做到,然后用勤奋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。”回忆起和数学相处的日子,王青璨用“相遇、相识、相知”来概括自己的心路历程。他从小就喜欢在数字与图形的迷宫中寻找出口的游戏,在中学和大学期间,经常参加各级各类数学竞赛。这位数学奥赛金牌得主如是说:“首先,每做一道题都是一次探索过程,锻炼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;其次,面对一道难题,有时需要冥思苦想很久,这磨砺了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言放弃的意志。”青璨认为,当他选择进入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学习的那一刻,数学就意味着将成为他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。“有着数学界最高奖项之称的菲尔兹数学奖的奖牌上印有‘超越人类极限,做宇宙的主人’的名言,这句话时刻激励着我在现代数学浩瀚的海洋中向前遨游。”深夜里,孤灯下,那些在书本间屏息凝神的目光,那些在屏幕上跳跃流动的代码,注定是青璨在这个园子里最难忘的回忆,“与数学研究相伴是我无悔的选择,我愿沿着脚下的数学之路,不回头,走下去。”
王青璨在“一二•九”合唱比赛伴奏
最美的燕园是深夜里百讲广场上的漫天繁星
谈起应用数学的方向,王青璨说:“感觉自己确实有对于‘现实意义’的情结吧。”大二时,范后宏老师的一句话让他始终铭记:“基础数学反映的是人类智慧所能企及的最高真善美,而应用数学则展现了在这个科技时代无所不在的强大力量。”青璨欣喜于应用数学在从气象预报到分子模拟,从航空航天到工程建筑无处不在的应用。他选择进入科学与工程计算系学习,选择加入应用数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,都是为了有一天能在应用数学领域有所成就,造福社会。在应用数学的学习与科研中,青璨有幸得到张平文等多位老师不遗余力的指导与帮助。在张老师液晶课题组计算相图时,青璨看到了公式与程序真的能把这个世界的细节刻画得如此准确,甚至能指导实验。“我渐渐认定,应用数学是我的能力、兴趣与理想交汇的地方,我注定应该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。”
理想和热情,就像人生航行的舵和帆。谈及理想,王青璨说:“理想有时很远,甚至不敢奢望它真正实现;理想有时很近,让你在最艰难的时候依旧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。很幸运,能在北大与一群理想主义者同行。”或许,众人眼中的燕园是一塔湖图的风光,而在他眼中,最美的燕园是深夜里百讲广场上的漫天繁星。青璨常常在学院阅览室自习到凌晨,喜欢在回宿舍的路上仰望星空,告诉自己,我不再是这个园子里的匆匆过客,我离自己的梦又近了一步。
王青璨在希望小学
让同学间的帮助与感动代代延续
在数学科学学院里,同学们特别喜欢给学术上很牛的小伙伴们起一个霸气的绰号——取他们姓名中的一个字,并以“神”字结尾,例如“韦神”“梓神”。王青璨自然被称为“璨神”。然而,除了这个称号之外,王青璨还有另一个外号是“璨总”。这个“总”字,源于他的学生工作经历。他用三个词来概括对于学生工作的心路历程:“兴趣、温暖、责任。”“最初是源于兴趣。”刚进北大时,青璨觉得大学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知识,还要有融入社会的能力,于是他开始尝试学生工作。后来发现,自己很喜欢这种和一群小伙伴一起做事的过程,于是就这么做了下去。“之后是因为温暖。”大学生活相对独立,学生工作让他收获了非常多的朋友。“当在宿舍楼道里能和每一位迎面而来的同学打招呼时,当能和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一起聊天一起欢笑时,我感到了校园大家庭的温暖。”已经大四的他,仍然在做一些学生工作,这是因为一份传承的责任。“当年我受到师兄师姐太多帮助,而我只能把帮助你们作为对他们的感谢。如果你们真想谢我,就把这份帮助传递下去吧。”这是当年师兄送给他的话,也是他在学院开学典礼上代表老生发言时对新生们的承诺。青璨将学院团校的目标定为“培养学生骨干,创建交流平台”。从培训讲座、北大人物访谈、活动创意大赛,到参观考察、集体生日会,四年来,他已记不清为师弟师妹们策划和组织过多少活动,解答过多少困惑。如今,他又在学院创设学生辅导员机制,希望将自己做过的一切形成制度传承,让帮助与感动代代延续。
青璨曾给师弟师妹们提出大学学习生活的三条建议:第一,认真去听每一节课,不要翘课,独立完成每一次作业;第二,加入一个自己喜欢的组织(包括社团等),努力靠谱地完成组织交予的每一项工作;第三,争取认识学院同年级的每一位同学。听起来似乎不难,但青璨相信,能做到这三件事的同学都会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学时代。
《大学生》杂志封面报道王青璨
感谢北大给了我们打造绚丽青春的大舞台
学术科研和学生工作并非王青璨生活的全部。他还是小提琴业余十级,曾五次登上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演出,两次担任“一二•九”合唱比赛伴奏。此外,他还曾获得山鹰社的最高荣誉,并在学校冬季越野长跑中获得过名次。回首这几年,他说:“感谢北大能给我搭建这样好的舞台,哪怕最初你只是一个空白的剧本,只要用心尝试,最终都能导演属于自己的精彩。”
王青璨常提及现代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的一句名言:“在当前现实的狭隘基础上,有高尚理想,全面的计划;在一步一步行动上,想到远大前途,脚踏实地地稳步前进,才能有所成就。”
揽星光淬火,迎旭日试锋,青璨正在继续着属于他的充实多彩的人生旅途。
编辑:安宁
转载自北大新闻网:http://pkunews.pku.edu.cn/xwzh/2015-03/13/content_287739.htm